<
t1b9小说网 > > 南城儿女[年代] > 南城儿女[年代] 第42节
    这样的好苗子粤剧团自然是不可能放过的。

    知道海燕的父母比较难搞,粤剧团没有冒然上门,而是找了罐头厂的领导,让他们一起去做海燕父母的思想工作。

    其实不用做思想工作,海燕的父亲一见到这么多领导,腰就先弯了三分,后面又听到海燕被粤剧团给看中了,一旦进了粤剧团,不仅包吃包住,还有补贴可以拿,将来学得好,还能直接在粤剧团工作。

    这样好的机会,只要脑子没坑都不会拒绝。

    海燕父亲当场就同意了,头点得跟小鸡叨米一样。

    海燕的继母不大乐意,毕竟海燕一走,家里的家务活就落在她一个人身上,但家里还是海燕父亲做主,因此海燕去粤剧团的事就这么搞定了。

    放学回来,林飞鱼在家门口见到了穿着新衣服的海燕。

    海燕看到她,上来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,还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糖塞过去:“给你吃,全都给你吃。”

    林飞鱼很是惊讶:“怎么这么多糖?哪里来的?”

    海燕粲然一笑:“我爸爸给我买的,这衣服也是他带我去百货商场买的,好不好看?这还是我第一次穿新衣服呢。”

    林飞鱼重重点头,给予最大的肯定:“好看,你穿新衣服特别好看。”

    海燕说:“我也觉得特别好看。”

    说完两人对视一眼,都忍不住笑了出来。

    海燕拉着她的手,有些难过道:“我后天就要跟着去粤剧团了,粤剧团老师说,要半年才能回一次家,以后我就不能看到你了。”

    林飞鱼一想到要跟好朋友分开,同样红了眼眶:“那我以后想办法去看你。”

    “好,你一定要记得去看我。”

    两个小伙伴在夕阳中依依惜别。

    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二日,□□批转《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》。

    高考恢复了!!

    “……这消息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,震撼了整个中国大陆……《工作意见》规定:凡是工人、农民,上山下乡和回城的知识青年……”1

    朱国文拿着《人民日报》,给十八栋的邻居念上面有关高考的信息。

    在场所有人都竖起耳朵,屏住呼吸,生怕听漏了一个字。

    等他念完,他眼睛闪着光:“我的老天爷,高考真的恢复了!”

    常明松也回过神来,感叹道:“十年没高考了,要不是亲眼所见,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点头,感慨万分,也激动万分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一直沉默不语的章沁站起来道:“我决定去参加高考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现场安静了几秒。

    朱六叔第一个反对道:“不行,你都结婚了,还参加什么高考?”

    章沁面无波澜道:“《工作意见》上面并没有规定结了婚就不能参加高考。”

    朱六叔涨红了脸:“我说的不是规定,是你已经结婚生了孩子,你去读书,那谁来照顾家庭和孩子?”

    章沁寸步不让:“国文是个健全的成年人,他不用我照顾,豆丁快满三岁了,可以送去幼儿园,再说还有国文这个爸爸在,他也可以帮忙照顾豆丁,照顾孩子不是女人的专属,男人要是不能帮忙照顾孩子的话,那跟丧偶有啥区别?”

    朱六叔听到这话,气得差点当场去世:“你……你胡说八道什么?!”

    哪个女人会咒自己丧偶?这不就是在诅咒他的儿子?!

    自从上次那次大矛盾后,这一年多来,两人都刻意避免跟对方直接冲突,但这次再次无可避免杆上了。

    章沁扭头看向自己的丈夫:“我要去参加高考,你有意见吗?”

    朱国文看矛头一下子转到自己身上来,头皮都发麻了,但发麻归发麻,立场必须分明而坚定:“我当然没意见,小沁你尽管放心去考,家里和孩子都交给我,我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!”

    众人闻言,都被朱国文“妻管严”的样子给逗笑了。

    看着小儿子这副没出息样子,朱六叔气得甩袖而去。

    没眼看!

    这一年冬天,全国五百七十多万人参加了考试,广东招生组在经过多次讨论后,更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开卷考。

    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恢复高考,全国最终录取二十七万人,录取率5%,广东报考人数五十一万多人,被录取的只有8752人,录取率只有1.63%。2

    郑老师被北京大学录取了。

    知道郑老师要离开,学校的孩子都哭了。

    海燕还特意从粤剧团赶回来给郑老师送别,郑老师给每个孩子都送了一张自制的明信片。

    林飞鱼收到的明信片上面画着一副鱼跃龙门的画,旁边写着:一定要好好读书,老师在北京大学等着你——*郑老师。

    章沁没考上,但她没放弃,终于在一九七八的高考中,被广州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录取了。

    章沁考上大学,嘴巴咧得最厉害的不是章沁,也不是朱国文,而是口口声声反对的朱六叔。

    朱六叔特意去买了块红绸回来,让人在上面绣上章沁和大学的名字,然后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挂在十八栋的门廊上,所有人一走过都能看到。

    十足的显眼包。

    章沁被公公这举动搞得很无语。

    朱国文笑着劝她道,“就让爸去弄吧,谁要是不让他弄,他跟谁急。爸现在一跟人说话就是‘我家小儿媳,你们知道吧,我本来是不同意她去高考的,担心她考不上丢人现眼,谁知她那么争气,被外国语学院给录取了,还是英语专业呢,以后说不定能进外交部呢。’”

    朱国文把朱六叔的样子学得惟妙惟肖,章沁撑不住笑出声来。

    在章沁去学校报到之前,她把高考准考证当做礼物送给了林飞鱼。

    她摸着林飞鱼的头说:“你的成绩为什么一掉再掉?你以后不打算跟沁姨一样去参加高考吗?”

    林飞鱼低垂着头没吭声。

    “家里有人意外去世时,亲人之间会互相埋怨和攻击对方,但这不是他们的本意,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崩溃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,你妈妈她也不容易,但我相信她是爱你的。”

    林飞鱼鼻子发酸,她想说妈妈才不爱她,但她说不出来。

    章沁又道:“以前女人是不允许去学堂上学,更不能参加科举,如今我们女性不仅可以上学读书,还能参加高考和工作,活在新中国,活在这个年代,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。在沁姨看来,高考是最公平的一次人生竞争,只有通过高考,你才能进入更高的学府,才能见识到不同的人,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,也才有机会成为更优秀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或许沁姨现在讲的话你未必能完全理解,但沁姨一定不会害你,好孩子,答应沁姨,以后好好读书好吗?”

    林飞鱼抬头看着沁姨,在她的期许中点了点头:“好。”

    一九七八年八月,苏志谦在升高中统考中数学、物理和化学等分数都达到了九十分以上,因此受到了市科协和市教育局的表彰,被颁发成绩优秀奖。

    而得到这个荣誉的,全市只有五十人。

    苏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,人看上去都年轻了几岁。

    刘秀妍自觉在蔡姐面前终于能挺起胸膛做人,每次开口都要提到自己大儿子如何如何优秀。

    蔡副主任也十分给面子,给苏家买了一台最新款的收音机,让苏志谦可以用来学习英语。

    接下来一阵时间里,刘秀妍走路都带风。

    这一年九月份,苏志谦和常美成了高中生。

    而林飞鱼和常欢、江起慕、苏志辉,以及钱广安等人升上初中,正式开始了初中生活。

    【作者有话说】

    【注】12来自网络历史资料。

    3广州外国语学院:成立于1964年,1995年,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。

    来了,这章送红包~

    第27章

    广州的教育紧跟国家的步伐,高考恢复不到一年,广州也恢复了升学考试制度,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日益重视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里面有两个人深受影响。

    第一个便是常美。

    常美原本是想混到初三毕业,然后出来找份工作。

    但高考恢复后,常明松不知道是受到了章沁考上外国语学院的刺激,还是被人明里暗里嘲讽他没有儿子传宗接代受到了刺激,总之他拍板让常美继续读高中,而且让她一定要考个大学回来。

    常美说她可以继续读书,也可以努力考个大学回来,但她有个条件,那就是要常明松戒掉烟酒。

    自从常小满死后,常明松烟酒不离手,尤其是他的酒量并不好,一喝酒就发疯,一发疯就骂人,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,所有人都过得不痛快。

    常明松听到她的话后,定定看着她好久,然后笑道:“你现在管到你爸头上来了?”

    常美说:“爸,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,可时代不一样了,儿子可以做到的事情,女儿一样可以做到,不信我们打个赌,如果你把烟酒戒了,我就考上广东省最好的大学,如何?”

    广东省最好的大学,那就是中山大学。

    以常美现在的成绩,这话说出去肯定有不少人笑她太狂妄。

    但常明松点头答应了:“成,那我们父女俩就打赌。”

    从那天起,常明松还真把烟酒给戒掉了,常美也恢复了以往自律的习惯,甚至比以前更加认真学习。

    林飞鱼十分佩服常美,觉得她太勇敢了,居然敢跟常叔叔谈条件。

    因为她这个举动,家里拥有了难得的宁静。

    常叔叔不再发酒疯,她妈不再念叨常叔叔,对她也不再天天鸡蛋里挑骨头,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废物。

    另外一个受到影响的则是苏志谦,不过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。

    苏志谦因为成绩好受到了市科协和市教育局的表彰,作为全市五十人之一,他自然受到了市重点中学的关注。

    新学期开始之前,第六十一中学的相关负责人就亲自登门苏家,想让苏志谦转去他们学校,为了抢到优秀生源,学校开出了学费和住宿费全免的条件,还说如果考得好,另外还有奖学金。

    要是换成其他家长,就是没有这些福利,能进市重点中学,都会高兴得不行。

    第六十一中学作为全市唯一一所重点中学,不仅历史悠久,而且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是最好的,一旦进了重点中学,也就意味着离大学更近一步,多少人想进都进不了,但刘秀妍拒绝了。

    原因是她得为她的蔡姐着想。

    她说:“蔡姐对我那么好,给买自行车不说,还给志谦买了收音机,如今她不过是想让志谦平时给姜珊补补课,我怎么好意思拒绝?”

    儿子走后这些年,苏奶奶怜惜儿媳妇不容易,又感激她为了两个孩子没有再嫁人,因此对刘秀妍的所作所为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要不是太过分,她都装作没看见。